歡迎您,來到5號網(wǎng)!

5號網(wǎng)首頁|手機版

養(yǎng)生美容親子-為健康美麗播種!

當前位置:首頁 > 養(yǎng)生 > 運動

中國首金!短道混合接力中國隊奪冠 中國接力擁有絕對實力

時間:2022-02-06 00:20:06 編輯:5號網(wǎng)-zhaowei 0

我們大家很多人對于短道速滑是非常熟悉的,同時也有很多人非常關(guān)注現(xiàn)在冬奧會的情況,那么我們在這里便要了解一下中國首金!短道混合接力中國隊奪冠?中國接力擁有絕對實力?

中國首金!短道混合接力中國隊奪冠

北京2月5日中國首冠、賽會首金、破奧運紀錄……北京冬奧會開幕后即掀高潮,首個金牌日精彩紛呈。5日的北京冬奧賽場共產(chǎn)生6枚金牌。有“冰上尖刀”之譽的中國短道速滑隊不負眾望,在混合團體決賽中,為中國代表團贏得本屆冬奧會的首枚金牌。以武大靖、任子威、范可新、曲春雨組成的中國隊出戰(zhàn)決賽,以2分37秒348驚險奪冠,意大利隊以0.016秒的微弱劣勢獲得亞軍,匈牙利隊獲得季軍。短道速滑混合團體是北京冬奧會的新增項目,中國隊也因此成為該項目的首個冬奧會冠軍。短道速滑館當日還進行了女子500米和男子1000米預(yù)賽。中國隊3名女將范可新、張雨婷、曲春雨和3名男選手武大靖、任子威和李文龍全部晉級。其中平昌冬奧會500米金牌得主武大靖和1000米世界杯冠軍任子威均獲小組第一。

中國首金!短道混合接力中國隊奪冠 中國接力擁有絕對實力

中國接力擁有絕對實力

混合團體接力是國際滑聯(lián)在平昌冬奧會后新設(shè)的短道速滑單項賽事,也是北京冬奧會新增的幾項比賽之一。相比傳統(tǒng)的男子和女子接力比賽,此番亮相冬奧會的這個項目距離雖然更短了(2000米),但其實激烈程度和不確定性更強。對于中國短道速滑隊來說,是非常期待能在這個項目上有所斬獲的,因為綜合過去一個賽季的整體表現(xiàn)來看,無論中國隊派出什么樣的組合,都是這個項目上最具競爭力的隊伍,4站世界杯2次獲得冠軍就是最好的例證。當時間回到去年的10月,中國短道速滑隊世界杯首戰(zhàn)北京站的比賽中,就以2分37秒923的成績奪冠,而在之后的日本站爭奪中,中國隊憑借穩(wěn)定的發(fā)揮獲得銀牌。之后的匈牙利站較量,范可新的出色表現(xiàn)幫助隊伍從第一棒開始就占據(jù)了不錯的位置并最終奪得冠軍;末站在荷蘭,更多以鍛煉隊伍為目的的中國隊獲得季軍。一個賽季下來,中國隊共獲得了2金1銀1銅的成績,從而以28000的總積分,排在這個項目的世界第一。因此,這一項目也被外界看作是中國隊最有可能拿到金牌的項目,也就在情理之中了。

中國首金!短道混合接力中國隊奪冠 中國接力擁有絕對實力

短道速滑一圈多少米

短道速滑賽道一圈周長一般為111.12米。眾所周知,按照國際田聯(lián)相關(guān)規(guī)定,一個標準半圓式田徑場的跑道全長為400米。與其不同,短道速滑所用賽道的全程距離并非整數(shù)。短道速滑賽道周長一般為111.12米,其中直道長28.85米,彎道最小半徑8米。場地四周的防護墊用防水材料制成,可自然移動,在運動員發(fā)生碰撞時能起到緩沖作用。北京冬奧會采用最新環(huán)保技術(shù)制冰,冰面溫度為零下7至8度,厚度3至4厘米。北京冬奧會期間,短道速滑的全部比賽都將在首都體育館舉行,它是北京冬奧會第一項完工的改擴建競賽場館工程。首體區(qū)域改造后將整體打造為以6個主要建筑為核心的運動園區(qū),包括首都體育館一個競賽館,首都滑冰館和首體綜合館兩個訓(xùn)練館,以及綜合訓(xùn)練館、運動員公寓和賽事中心三個配套場館。

中國首金!短道混合接力中國隊奪冠 中國接力擁有絕對實力

短道速滑為什么分AB組

短道速滑分為ab組是為了更好地區(qū)分比賽的公平性。500米和1000米半決賽分兩組,前兩名就會直接晉級到A組,參加決賽,后兩名就自動進入B組。這樣做的目的是不會造成實力不均勻,可以看出,短道速滑更注重細節(jié)。短道速滑是冬季奧運會項目,全稱短跑道速度滑冰,比賽場地的大小為30×60米,跑道每圈的長度為111.12米,短道速滑19世紀80年代起源于加拿大,當時加拿大的一些速度滑冰愛好者常到室內(nèi)冰球場上練習(xí),隨之產(chǎn)生了室內(nèi)速度滑冰的比賽,20世紀初,這項比賽亦逐漸在歐洲和美洲國家廣泛開展。

5H跟帖

網(wǎng)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,并不表明5h立場。

猜你喜歡

二維碼

網(wǎng)站簡介|網(wǎng)絡(luò)營銷|法律聲明|友情鏈接|聯(lián)系我們|意見反饋 Copyright ? 2012 - 2015 5h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5號健康網(wǎng)版權(quán)所有 鄂ICP備15005143號-3
提示:本站信息僅供參考,不能作為診斷及醫(yī)療的依據(jù);請謹慎參閱,本站不承擔由此引起的法律責任。本網(wǎng)站敬告網(wǎng)民:身體若有不適,請及時到醫(yī)院就診。
所有文章來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(lián)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(wǎng)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