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您,來到5號網(wǎng)!

5號網(wǎng)首頁|手機版

養(yǎng)生美容親子-為健康美麗播種!

當(dāng)前位置:首頁 > 醫(yī)療 > 常識

清明果的由來?清明果的做法?

時間:2016-03-29 10:56:21 編輯:本站整理 618

清明果又叫青團,是清明節(jié)的傳統(tǒng)食物之一,清明果味道鮮美,寓意深遠,有養(yǎng)生功效。清明果的由來是什么?清明果怎么做?

清明果的由來?清明果的做法?

清明果的由來

清明果又名青團、“清明粑”(江西)、“清明饃饃”,“清明蒿子粑”等,是中國南部、中東部漢族特色食品之一。清明果外皮綠色,多用艾草或鼠鞠草做成,較軟,久置后變硬。餡分咸甜等種類,形狀有類“元寶形”和圓形之分。

傳說有一年清明節(jié),太平天國“忠王”李秀成得力大將陳太平被清兵追捕,附近耕田的一位農(nóng)民上前幫忙,將陳太平化裝成農(nóng)民模樣,與自己一起耕地。沒有抓到陳太平,清兵并未善罷甘休,于是在村里添兵設(shè)崗,每一個出村人都要接受檢查,防止他們給陳太平帶吃的東西。

回家后,那位農(nóng)民在思索帶什么東西給陳太平吃時,走出門,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,滑了一跤,爬起來時只見手上、膝蓋上都染上了綠瑩瑩的顏色。他頓時計上心頭,連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凈煮爛擠汁,揉進糯米粉內(nèi),做成一只只米團子。然后把青溜溜的團子放在青草里,混過村口的哨兵。陳太平吃了青團,覺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。天黑后,他繞過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營。后來,李秀成下令太平軍都要學(xué)會做青團以御敵自保。吃青團的習(xí)俗就此流傳開。

清明果的由來?清明果的做法?

清明果多用艾草或鼠曲草和米粉作為原料,目的是“以壓時氣”,艾草性味苦、辛、溫,入脾、肝、腎。艾草特殊的氣味同時也具有一定的作用。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記載:艾以葉入藥,性溫、味苦、無毒、純陽之性、通十二經(jīng)、具回陽、理氣血、逐濕寒、止血安胎等功效,亦常用于針灸。鼠曲草性平和,有化痰、止咳、降壓、去風(fēng)功效。

清明果的由來?清明果的做法?

清明果的做法

事先將雪菜、咸肉都用溫水泡泡(因兩者都是腌制的咸菜)去掉一些咸氣味,然后把雪菜、咸肉都切成細丁。(咸肉中的瘦肥分開切,肥丁可適度大點)

豆干橫刀片成3片薄片

豆干片切成干絲,再切成丁,這樣切出的豆干丁細小易入味

剝春筍皮也有竅門。先在春筍上從上到下豎切一刀

然后手入刀痕處,往兩邊剝離筍衣即可。這種方法剝筍衣特別輕松特別快

雪菜、春筍、豆干、咸肉均分別切好丁

炒鍋燒熱,倒入食用油(最好比平常炒菜多放點)燒熱,先下肥咸肉丁小火煸出油

轉(zhuǎn)大火,下剩余的咸肉丁翻炒變色

清明果的由來?清明果的做法?

放雪菜末翻炒出酸香味

放春筍丁不停炒至斷生江西清明果的做法

放豆干丁炒勻斷生

放辣椒油、麻辣鮮、海南黃椒醬增鮮增味,此時嘴嘗嘗咸淡,酌情加糖中和咸

準(zhǔn)備好各種粉料

艾草洗理干凈

鍋中煮開水,下艾草煮1分鐘,一消毒(艾是野菜,難免粘染臟物),二去除艾的苦味

將煮過的艾沖淋冷水后,用手揉擠以去其苦汁。按照個人的力氣大小把艾草揉擠成一個個小團(如果艾買多了,就把用不完的艾團單個裝進塑料袋入冰箱冷凍,想吃時再取出)

把擠去苦汁的艾團根根撕開放進煮鍋里,倒上適量的水(水稍沒過艾葉即可,不能多)和白糖,大火煮開后轉(zhuǎn)小火

放小蘇打繼續(xù)煮,至艾葉變成軟糊狀(此時用手捏一根,若艾葉在指頭上很快化開)即關(guān)火

準(zhǔn)備一碗,盛倒出煎好的艾汁,艾葉留在煮鍋中

邊倒入糙米粉,邊攪動粉與鍋中的艾

將糙米粉同艾葉揉在一起,若感覺干,可把碗中的艾汁撒點到面團上

清明果的由來?清明果的做法?

不停揉,直到面團光滑,軟硬適度

將糯米粉撒到揉好的面團上

把糯米粉一點點揉進糙粉面團里,兩種粉要充分揉勻。(揉兩種粉團時,要一點點加艾汁,面團就不會干硬。裝艾汁的碗最好放在有熱水的蒸鍋里,一定要保持艾汁是熱的。)

不停揉,直到感覺手中的清明果面團有韌勁,軟硬適度即可

每次從大面團里揪一小劑

清明果的由來?清明果的做法?

在掌心中揉成小圓球

壓扁

雙手把面皮捏成邊沿薄中心厚的圓面皮

面皮中間放入餡

像包餃子那樣對折、粘合,一個清明果就做成了

清明果底部刷一層食用油

蒸鍋架上墊上粽葉(沒粽葉用屜布),大火燒開水后,轉(zhuǎn)中小火,擺上清明果蒸15分鐘

5H跟帖

網(wǎng)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,并不表明5h立場。

猜你喜歡

二維碼

網(wǎng)站簡介|網(wǎng)絡(luò)營銷|法律聲明|友情鏈接|聯(lián)系我們|意見反饋 Copyright ? 2012 - 2015 5h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5號健康網(wǎng)版權(quán)所有 鄂ICP備15005143號-3
提示:本站信息僅供參考,不能作為診斷及醫(yī)療的依據(jù);請謹慎參閱,本站不承擔(dān)由此引起的法律責(zé)任。本網(wǎng)站敬告網(wǎng)民:身體若有不適,請及時到醫(yī)院就診。
所有文章來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(lián)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(wǎng)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